关于检验检测机构全面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

时间:2024-07-22

质量提升是实现检验检测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,也是建立高水平现代化检验检测机构的坚实基础。检验检测机构要推动质量提升落地见效,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,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,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、取得新突破。

影响质量提升的因素

新时期,检验检测机构在迎来难得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需面对一些独有的难题,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:

缺乏对风险点的敏感度

所有质量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人上,但如果大部分人员有考核的压力和把事情做好的意愿,不同人员在同样地方仍频繁普遍地出问题,屡控不止,屡罚不止,那就不能把问题简单地归咎为疏忽大意等个人行为,说明某个环节一定存在问题,或是仅仅解决了表层的问题,实质问题未得到充分解决。涉及人员方面的问题多是对容易出问题的点不够敏感。

在实际的检验检测工作中,对某些概念不清晰、对标准理解不到位都可能导致这种不敏感,这就是审核人员要偶尔交互审核报告的原因所在,由于每个人擅长和关注的点不一样,这种差异可以帮助更多地发现问题,如果不能在某些环节让这种审核交互流动起来,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对机遇的判断力都会降低,同时报告质量也会受到人员能力、人员离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检验检测机构组织的大部分外部培训是针对通用要求的,涉及具体标准的培训资源有限且大多来自于内部,因为缺少权威的解读,有些错误的理解、不好的习惯会延续下去,因此,这种不敏感不能借助培训及时纠正,会逐渐成为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隐患。

自我革新和服务意识匮乏

内部难以萌生刀刃向内的革新意识,缺乏改进问题的动力,仅依靠来自外界的各类检查、评审推动整改,错过了自我革新的机会,成为导致问题后置的主要因素。

报告一线人员,不能将主要时间用于岗位主责,随意占用缩减报告环节功夫,错失了发现问题的第一道屏障。

内审员或监督员,在一些可以发现问题的环节,没有相应的资源和权限去纠偏,即便有相应的资源和权限,碍于人情不敢亮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,基层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也不愿在技术上较真,为了融入集体会主动降低自己的智商和判断,错失了发现问题的第二道屏障。

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,有些检验检测机构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了为客户服务这个根本,甚至为了应付内部流程或事务,宁可失之于客户。同时,各类考核无法激发人员心底里的服务意识,仅仅在领导看得见的地方下大力气,对领导看不见的严重问题视而不见,让钻漏洞找缝隙的不良风气恣意发展。这种理念的薄弱、意识的匮乏导致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提升的后劲不足。

对质量数据分析不充分

质量数据来源方方面面,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数据是否得到客观、合理的分析和运用。首先,未剔除的无效数据参与整个质量分析和评估,非建设性不符合影响了整体分析的合理性,或是即便找到了有价值的数据,没有有效利用数据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,没有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,这是影响质量分析成效的首要因素,如果第一步没做好,后面的步骤就无从谈起;其次,由于质量分析手段本身缺乏创新,部分日常质量数据无法实现系统抓取、自动化统计,缺乏多类型数据融合分析的创新方法和工具,导致质量分析效率低下;最后,质量数据分析没有与质量管理形成联动,未发挥促进内部协同提效的作用,没有完成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,影响质量数据发挥系统效力。

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

流程控制

质量问题的出现,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,要两手发力,系统治理,以部队化的工作作风来收,同时还要以创新开放型的思维方式来放。流程上优化方法,作风上正风肃纪,管理上用同理心,从员工最容易改善的地方入手,首选“处在舒适区之外却又离得不太远的挑战”,选择合适时机迅速采取行动,各种措施同步推出和进行,让广大员工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和风清气正,也让员工有尊严地提升质量,促使后续措施可以持续,基层愿意配合。

一是在流程控制方面,要提升对频发问题点的敏感度,从小窗口解决大问题。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,将容易出错的点固化在系统中,从单一依靠人员控制转变为流程、人员双控制,减少人员变动对报告质量的影响。例如,涉及报告抽查等质量活动,加强信息化手段对收集、统计等环节的替代,便于随时调取数据,提升工作效率。在报告审核环节,系统自动弹出对应产品或项目的历史出错点或重点审查点,只要这个提示点足够合理和充分,将会极大地降低报告出错率。

二是在资源争取方面,充分利用机构审核员等专业评审员的培训资源,借以发挥外部资源的内部效用,鼓励这部分人员在接受个人培训时做好记录和归纳,将相关专业资源作为检验检测机构共享资源,帮助锁定报告核查重点,为标准理解争议点提供实操依据。积极学习和运用国际国内的各种标准体系和组织规则,在实验室比对等各类专业技术活动中主动和高手过招,通过和高手过招找到差距,借助当下遇到的各类问题为自身提升质量所用,及时调整思路跟上趋势,扫除认知障碍和质量盲区。

三是在质量分析方面,实事求是,把握好重点和全面的关系,避免犯“绕开致命问题、解决鸡毛蒜皮,样样都要、全局塌陷”的错误。首先,剔除干扰因素和无效数据,将质量分析集中于建设性意见,注重选取案例的代表性。对于质量分析中的关键点和否决项,整治起来要稳、准、狠,同时,不能以给机构带来重大代价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和漏洞,补短板首要从木桶中最短最重要的那根木头补起。对于质量分析中次要因素和非原则性问题,势不可使尽,给予一线检测部门一定程度的自主空间,避免他们自我发现问题和提升净化的能力萎缩,并及时发现推广局部先进做法和经验。成功的质量分析如同带兵打仗,集中优势兵力,主攻核心问题,增强质量管控的有效性和预见性。此外,要跳出质量看质量,任何质量问题的背后都存在前因后果,在质量分析中更多采用系统思维和联动方法,使质量分析对未来更具参考价值。

四是在整肃风气方面,不错过任何影响最终质量的疑惑点,营造内部探讨的氛围和机制,避免带着疑惑出报告。《人民日报》一位老主任曾提出:“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让你‘咯噔’一下的地方,把那个不对的感觉说出来,让大家议一议。”这是检验检测机构可以借鉴的一点,通过各种方法把问题显化而不是内部消化,遇到问题做到不遮掩,鼓励员工说出疑惑和亮明自己的态度,鼓励技术层面日常讨论和评议,依靠及发动机构整体力量克服质量问题,推动习惯的养成,形成长效机制。

文化植入

质量的提升在流程和控制层面无法面面俱到,也无法做到穷尽,不能单纯通过采取同一个层级的手段解决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激励和唤醒,舍此皆傍蹊小径,一个组织没有使命和文化就是一盘散沙,只要嵌入使命和文化就可以重塑,起到激励和唤醒的作用,且这种文化和使命的力量一旦产生,会溶于精神血脉,深刻影响到机构中每一个人所做的事物上,促使员工心里有底线,行为有规范,同时在从事的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,可以说所到之处化坎坷为神奇。因此,检验检测机构要建立引领未来发展的文化,一旦员工有了修身尺度和人生指南,工作中遇到任何选择都会恰如其分,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能够放下小我,长此以往机构越来越有行动力,也越来越有力量。

配合机构文化建设的需要,检验检测机构要在刚性约束中夹杂柔性制度,让一个机构既能面对短期业务绩效,又能着眼于长远目标。相应地,在任务目标的设定上,用价值最大化取代利润最大化,单纯的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人们唯利是图,产生层出不穷的问题,而如果目标定在价值最大化上,可以保持以价值为导向的工作层面的自主空间,并在这个空间里把服务社会、服务客户作为体现价值的手段,激发出绵延不绝的正能量。因此,检验检测机构要在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,确定当下做到什么程度才有未来,从理念上推动检验检测机构逐步向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转变,同时以社会和客户为主的先外后内,不允许以任何内部理由影响外部合理需求,最大限度提升内部流转对外部服务的支持。

总体来说,凡属于意识形态层面往往是此消彼长,正气起则任何歪风邪气都没有生存空间。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,要坚持长期战略目标,善于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,并上升到理论高度,形成独特的理念文化用以指导和支撑检验检测机构所有的行动,同时保障文化建设在任何阶段都随时可躬身入局,达到经济效益和情怀需求统一。始于质量提升,止于全面胜利,更像整盘棋看不到点睛之处,但却能积胜势于点滴、化危机于无形。因此,未来是机遇还是危机,源自于今日对意识形态的长远规划,一套优秀的文化体系必将对检验检测机构产生深远影响。

结语

质量提升是检验检测机构的一场硬仗,所有后期的异军突起,来自于早期的作风建设和精神文化渗透。检验检测机构要用好“看得见的手”和“看不见的手”保护好意识形态,廓清思想迷雾。在危机中发现机遇,在困局中实现突围,以坚韧不拔的定力,革故鼎新的勇气,坚决果敢的工作作风,深厚兼容的文化底蕴,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中元认证微信